---林祐菖---摘自拙著”資電科技與人文”,滄海書局,民國94年4月-----回主畫面

中醫科學實證與模糊理論

 

國內中研院物理所王唯工教授[9],從半導體走向中醫科學實證之路,他曾提出了幾個問題:「為何我們的心臟僅1.7瓦就能將血液輸送全身?」、「為何心臟長在人體中間偏上方,而不長在頭頂?」、「為何我們的主昇動脈轉了一個大彎,血液仍能順利傳送?」……,這些問題以現代生物醫學的角度是完全無法說明的,因為「水往低處流」的流量理論無法解釋人體的血液循環,現代西方醫學理論也找不到答案。王唯工認為「共振理論」才是血液循理最合理的解釋,生理運作像一篇樂章,「氣」就是其中的旋律,從氣與經絡的角度來看,才會知道人體真正的病因。

中國醫學的理論著作《黃帝·內經》出現在戰國時期,隨後漢朝張仲景完成《傷寒論》,到了明朝則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國醫學包含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與醫學資料,利用針灸、按摩、氣功、整骨實施治療、養生與健身。中國醫藥取自大自然的植物、動物、礦物,詳細的研究和記載其藥材的性能、功效、用法,並配製成湯劑、散、丸、膏、丹等不同類型,現在更粹取成科學中藥。中醫在斷病和用藥方面常看似模糊,例如以「君臣佐使」的方式來用藥,加入一些性味、補氣、養血等模糊的內容,類似於調雞尾酒或是煮菜講究食材搭配,隔一陣子再視病情加以斟酌加減,光是感冒,中醫便分為傷風、傷寒、傷暑、濕、熱、風暑寒濕燥火之氣…等區別,因此中醫科學實證常與模糊理論相結合。

模糊理論為 1965 年美國加州大學 Zedeh 所首先提倡。模糊控制可以結合人類(操作員),模糊之判斷,而透過隸屬函數( Membership Function) 而得到確切的參數,模糊集合和一般的集合不同,一個元素對一般的集合而言,不是在裡頭,就是在外頭,可是模糊集合卻具有模糊的邊界,我們只能以元素有幾分或幾成在集合內,如此說法即為一種模糊的表示。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有的生活方式都離不開模糊的表示,例如天氣很熱、水溫大概不燙、我很年輕等等,我們很少說天氣現在33.6度,我4410個月又6天,模糊表示法是一種人性化的科學。

這裡我們用「兒童」定義來解釋模糊表示法,我們發現在圖12-9-1的明確表示法中,年齡小於三歲的以及大於十歲的都不叫兒童,這聽起來似乎過於武斷。接著我們看圖12-9-2的模糊表示法,圖中五歲到八歲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程度是像個兒童,一、兩歲或是十一、十二歲則只有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程度是像個兒童,如此的邏輯比明確集合要合理多了。在模糊集合中,每一個年齡屬於"兒童" 的程度,以0-1為其定義的範圍。

12-9-1 明確表示法

12-9-2 模糊表示法

1980年後,日人開始廣泛運用模糊控制於工業生產及其產品中。模糊控制器用於汽車自動道路駕駛時,可以依照車輪在道路在車道的偏離程度,以及方向盤偏離中心線的程度,得到模糊的參數,再按照模糊的參數,進行駕駛的控制,例如當車輪在道路偏右而方向盤離中心線偏左時,有時候方向盤必須往右調,有時候方向盤必須往左調,由於實際上道路是彎彎曲曲且崎嶇不平的,很多情況無法很精確的掌握,因此汽車自動道路駕駛時用模糊控制器可以說是很恰當的。中醫在斷病和用藥也是同樣的情形,因為人體的機制是非常複雜的,許多慢性疾病在病人用藥後病情可能反反覆覆,就像汽車開在彎彎曲曲且崎嶇不平的道路一樣,在這方面中醫雖然無法一劑見效,但利用人性化的模糊診斷用藥,卻往往能濟西醫之窮,而讓許多慢性病得到治療的機會。

王唯工認為「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長久以來,中醫為人類戰勝疾病、提高身體健康,作出了莫大的貢獻。相信在未來中醫現代化的過程中,勢必與資訊電機科技相結合,而獲得歷久彌新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