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2

 

表面粗糙度之表示法

  從量測儀器上,我們多可獲得工件表面不規則狀況的放大結果,而此一結果常被稱為"表面輪廓圖"(surface profile)。當儀器的尖筆正沿著工件表面進行掃描時,其垂直方向的運動乃可被放大而被繪製下來,且在同時,我們亦可直接自儀器上讀出在該處工件表面上的表面粗度算術平均值究竟為多少。

  在1930年以前,這完全是要憑觸覺來建立標準。檢驗時必須使用一系列具有不同粗度的試片,工廠人員在使用這些試片時,先用他的手指甲劃過標準的試片表面,然後再劃過他製造出來之工件的表面,當感覺這兩個表面具有相同的粗度時,則工件表面便被認為足夠光滑了。在表面密封、滾珠軸承、齒輪、凸輪或軸頸等應用場合,表面光度對於設備的功能能否發揮影響很大,有人發現,設備的性能與對數的表面光度值成線性的變化關係。也就是說,要使性能提高一倍時,平均的波峰到波谷的粗度值必須減低十倍。於是乎,對表面粗糙度量化的要求也就產生了。

 

粗糙度值與各種加工法之關係:

1.超光面:基準長度L=0.08mm,以超光加工方法,所得之表面,其加工面光滑如鏡面。

2.精切面:基準長度L=0.8mm,經一次或多次精密車、銑、磨光、搪光、研光、擦光、拋光或刮絞、搪等有屑切削加工法所得之表面幾乎無法以觸覺或視覺分辨出加工之刀痕,故較細切面光滑。

3.細切面:基準長度L=2.5mm,經一次或多次較精細車銑、刨、磨、鑽、搪絞或銼等有屑切削加工所得之表面以觸覺試之,似甚光滑,但由視覺仍可分辨出有模糊之刀痕,故較粗切面光。

4.粗切面:基準長度L=8mm,經一次或多次粗車、銑、刨、磨、鑽、搪或銼等有屑切削加工所得之表面,能以觸覺及視覺分別出殘留有明顯之刀痕。

5.光胚面:基準長度L不予規定,一般鑄造、鍛造、壓鑄、輥軋、氣焰或電弧切割等無屑加工方法所得之表面,必要時尚可整修之毛頭,惟其黑皮胚料仍可保留。

表面粗糙度儀,如圖所示,可概分為四部分:

1. 探測器

2. 驅動器

3. 放大器

4. 記錄器

 

表面粗糙度儀

 

下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