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一般因為眼球追蹤系統本身精密度的限制,所以電腦螢幕上的選項盒其面積不能夠太小,因此限制了選項的數目,如果經密度能夠改善,將可讓選項數目增加。在本文中提到的頭部位移皆是在平行於電腦螢幕的平行移動,尚未考慮頭部的旋轉,將來眼球追蹤系統的研究可能會循此方向出發。當加了第二個LED光源的動態校準模式經過模擬測試的結果,確實比靜態的校準模式更加準確,當頭部偏移初始校準點越來越遠時,其誤差量並未相對的增加。如將追瞳系統用於頭盔顯示器上,頭盔戴上之後將固定住,隨著頭部一起移動,所以只需要初始校正即可。

  若在頭盔上加一個CCD,另外在加一個紅外線光源在CCD旁邊,即形成動態校準的作法,利用紅外線LED光源的位置與其反射光點,構成一個很好的參考點。在自然光光源照射下的情形,人眼的影像如圖九所示。若對眼球直接照射的曝光量大於一個臨界值,不論哪一個波段的光源,都將對眼球造成傷害,因為眼球中各介質對光源的吸收率都不相同 ,且同一介質對不同波段的光源其吸收率也不相同,所以造成的傷害也都不一樣。大部分討論輻射光對人體的影響的研究都針對雷射光的傷害,雖然雷射光對人體的滲透性弱,無X光,γ射線那種放射性,但因為雷射光束非常集中,單位面積的功率很大,只要在很短的曝光時間內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眼球追蹤系統中使用的紅外線光源,一般其波長大概為0.8~0.9m m,由於此段波長仍是眼睛可以吸收的範圍,且不會出現光眼的情況,其人眼的影像如圖十所示,人眼虹膜的部位變為白色反光的情形。在波長0.4um1.4um的區間內,視網膜都有一定的吸收率,如果曝光量過多的話,將會產生視網膜的灼傷,所以又稱為『視網膜傷害區』。紅外線在生物學上常依其波長分為三帶:IR-A: 760 nm~1400nmIR-B : 1.4um~3umIR-C:3um~1mm。在紅外線波段所引起的傷害主要是白內障,視網膜和角膜的灼傷,以及在低強度光源情況下熱輻射所產生的熱壓。而如果紅外線波長大於1.4 m m以後,此時眼睛就不會吸收這一部份的光源,如此對實驗人員的眼睛也較安全[3],唯目前仍因價位的考量,並未為一般眼球追蹤系統採用。

 

 

圖九 一般白色光源照射下的情形

 

 

圖十 紅外線光源( 0.8~0.9m m )照射下的情形

 

圖十一 紅外線波長大於1.4 m m以後,眼睛就不會吸收光源

 

下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