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五

回上層 

1. 試說明光電二極體檢測器中,何謂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 簡稱為S/N比)、雜訊溫度NOISE TEMPERATURE 、雜訊係數NOISE FACTOR及雜訊參數NOISE FIGURE?

SOL:

幾乎在任何量測的領域中,我們往往希望即使是微弱的信號也 能夠偵測出來,但事實上信號的可偵測度是有其極限的,最主要的便是來自雜訊(NOISE)的干擾, 凡是不需要的信號都可稱之為雜訊。

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 簡稱為S/N比)即用來表示信訊號與雜訊之間的比例關係:

signal-to-noise ratio= 10 LOG(Ps/Pn)=20 LOG(Vs/Vn)

其中,

Ps為訊號之能量值

Pn 為雜訊之能量值

Vs為訊號之電壓值

Vn 為雜訊之電壓值

而雜訊係數(NOISE FACTOR) F 值為另一種描述信訊號與雜訊之間的比例關係的方式,我們也可用F 值來估算雜訊加之於電路中之總量。

根據IEEE的定義,雜訊係數F 值為有效之雜訊輸出總值除以有效之因為電源所引起之雜訊輸出值。

亦即:

F= No /(Ni)o

或是寫作:

F=

其中,

(Ni)o 為因為電源所引起之雜訊輸出值

No=()G 為雜訊輸出總值

Ni為因為電源所引起之雜訊

Na為外加之雜訊

Tn 雜訊溫度NOISE TEMPERATURE定義為 

T為絕對溫度。

NF 雜訊參數NOISE FIGURE 定義為

NF=10 log(F) 或是寫作:

= log(F)

 

2. 有一光電檢測器系統,其放大器之功率增益(POWER GAIN)為20,雜訊參數NOISE FIGURE為2 dB,光電檢測器之響應為0.5 A/W,光電檢測器之負載阻抗為50Ω,光電檢測器之頻寬為1MHz,系統溫度290 K。
現在光電檢測器接受0.5m w 之光功率照射。

a.試問在離開放大器處,信號所產生的功率為多少?
b.此時放大器雜訊溫度NOISE TEMPERATURE 之值為何?
c.光電檢測器其暗電流為 10 nA,此時在進入放大器處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之值為何?
d.此時在離開放大器處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之值為何?
SOL:

(a).Iphoto=

50

power gain=20

P=3.125? 20=62.5 pW

 

(b).

log(F)= 

F==1.58

 

(c). F=1.58=,

Is=250nA

I=250+10=260nA

=2eI  <<

=+==

 

 =3.2

 

=20log=22.9dB

 

(g).No=()G

=  -NF= 20.9dB

 

3. 有一光電檢測器系統,其放大器之功率增益(POWER GAIN)為8,雜訊參數NOISE FIGURE為3 dB,光電檢測器之響應為0.5 A/W,光電檢測器之負載阻抗為100Ω,光電檢測器之頻寬為1MHz,系統溫度300 K。

現在光電檢測器接受0.5m w 之光功率照射。
a.試問在進入放大器處,信號所產生的功率為多少?
b.試問在離開放大器處,信號所產生的功率為多少?
c.光電檢測器之熱雜訊功率之值為何?
d.此時放大器雜訊溫度NOISE TEMPERATURE 之值為何?
e.雜訊輸出總值為何?
f.此時在進入放大器處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之值為何?
g.此時在離開放大器處訊號雜訊比(signal-to-noise ratio)之值為何?
SOL:

 

(a).

 

(b).power gain=8

 

(c). 

 

(d).
 

F==1.9953

 

(e). F=2=,

total Noise=2=33.2fw

 

(f). =10log=25.8dB

 

(g).No=()G=(2fw) =265.6fw

 

=10log=22.7dB
 
 
 
 

 
4.有一圓球透鏡如下

       試求其第二主平面位置。
解:

以高度為10CM之平行光線作光束追蹤(RAY TRACING):
電腦程式以 MATLAB 撰寫如下:
mo=[10
0
];
m0=[10
     0];
m1=[1                           0
    -(1.54-1)/(1.54*13.5)  1/1.54];
m2=[1           27
    0           1];
m3=[1                           0
    (1-1.54)/(1*13.5)      1.54/1];
mt=m3*m2*m1;
mi=m3*m2*m1*m0;

f=-1/mt(2,1)
fb=-mi(1)/mi(2)
chiefp=f-fb
出現如下結果:
f = 19.2500,此為圓球透鏡之焦距。
fb =    5.7500 ,此為透鏡之焦點與圓球透鏡後緣之距離。
chiefp =   13.5000,此為透鏡之第二主平面位置與圓球透鏡後緣之距離。
由此即可知透鏡之第二主平面位置為圓球透鏡中心處。